图片 全球产业转移背景下的我国产业嬗变战略分析_足球彩票软件下载|welcome*

足球彩票软件下载|welcome*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 > 中国经济 > >

全球产业转移背景下的我国产业嬗变战略分析

来源::未知 | 作者:足球彩票软件下载|welcome* | 本文已影响

内容摘要在考察全球产业转移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球产业转移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为我国在利用外资项目方面过多引进了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关联度不太高。同时,依赖性太强,削弱了我们自己的创新能力。探讨了我国产业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思路及其战略嬗变路径,提出在密切关注跨国公司投资新趋势的同时,注意我国产业的升级,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强调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创新战略产业升级

  

  一、全球产业转移的产生和演变历史背景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技术革命的成功和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部分资金密集型产业,由于已经不能创造更大的附加价值,不得不从发达国家陆续向外转移。在这一转移过程中,格外受跨国企业青睐的地区,是劳动力素质较高、数量丰富且成本低廉的亚洲。20世纪90年代至今,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方兴未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世界制造业项目开始大举进军中国。如今,“亚洲制造”在更大程度上意味着“中国制造”。制造业的转移,是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分工的必然。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是解决就业矛盾的重要领域,是高新技术的载体,也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动力。对于处在工业化初中期的中国来说,制造业发展至关重要。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凭借得天独厚优势,抓住港澳台地区与东南亚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三来一补”等外向型工业,走出了一条典型的以外源型经济为先导的发展道路。而那些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跨国企业,拥有强大的品牌优势和销售渠道,已经组织起了全球性的商品流通网络,通过全球采购和代工生产,也驱动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制造业的飞速发展。

 

  近些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由发达国家生产能力转移而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形成的全球共享型生产的规模2005年就已经达到8 000亿美元。这大体相当于世界制造业贸易的30%。主要发达国家中,生产能力转移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例如,日本的出口额中,出口给海外制造业子公司的中间产品所占比例已经从1994年的20%上升到2006年的35%。美国跨国公司的出口中,出口给国外子公司以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所占比例从1999年的68%增至2006年的78%90%的美国公司中,其公司内部业务至少有一项被外包,业务外包到海外的比例2003年为5%2007年将提高到23%

 

  二、全球产业转移对中国产业格局的影响

 

  全球产业转移既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调整创造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就机遇而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产项目转移的接受企业生产技术档次不断上升。如我国自己独资和合资的半导体制造公司的技术进步很快,从贸易结构可以看出这一点,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在总进出口中的比重逐年上升,从1998年的20.8%提高到了2005年的32%

 

  第二,有一些原先融入跨国公司国际生产体系的企业开始摆脱依赖的角色,在国际市场上树立自己的形象。这表明通过示范和学习效应,一些国内企业不仅仅满足于做生产能力转移的接受者,也在向自主性的国际生产努力。

 

  第三,更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项目区位的选择既不一定要靠近原材料供应地,也不一定要靠近产品销售市场,而需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目前,我国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形成了产业集群,在这些地区设厂较易获得上下游产业和辅助产业的配套与支援以及知识和信息的外溢。这有利于我国更广泛地参与国际产业分工。

 

  第四,加速引进了大型跨国公司,为提高我国市场经济程度和企业竞争能力提供了标杆。经济全球化的微观基础,是跨国公司在全球投资的大幅度扩张,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引进跨国公司。大型跨国公司在我国的投资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同时对我国的产业转型和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影响和挑战而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外资项目输出方只是希望利用我国的静态比较优势,而不热衷于培育发展我国的动态比较优势,因而,有可能使我们的比较优势固定化,难以升级。我国所从事的生产链,基本上都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或装配活动项目。即使是技术或资本密集型的项目,我国从事的也是劳动密集型的工序。如果在今后的项目引进工作中,我们不加评价和选择,势必导致我国的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永远处于最低端的加工组装环节。

 

  第二,国外企业或本地关联企业与国内的产业关联松散,容易变成出口飞地。制造业配套能力差,出口加工区往往是出口飞地,与国内经济关联差。这种外资项目的引进就很难形成产业的带动和联动效应,不利于我国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和协调发展。

 第三,对外资项目的长期依赖可能使得发展中国家失去经济发展的自主动力。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而言,依附于跨国公司的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的教训就是前车之鉴。近年来,跨国公司在我国的市场地位不断上升,在一些行业凭借其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规模经济优势(这些也正是我们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所看中的)不断构筑起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以获取较高的垄断利润。而依靠贴牌定制的“中国制造”往往只有1%~2%的利润。这就限制了我国企业进一步升级的潜力。目前,外资引进中技术和品牌共享型模式值得关注。

 

  第四,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我国制造业项目的大部分技术及关键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处理得不好,引进的后续工作没有跟上,基本停留在仿制的低层次阶段,原创性技术和产品甚少,自主开发能力薄弱,这种项目的引进对我国产业的持续推动力不大。

 

  第五,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轻工纺织制造业、资源加工工业和机械电子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偏大,装备制造业薄弱,高科技和服务业落后,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尚处于最低端的加工组装环节,不利于我国未来产业的升级。并且,如果我们盲目引进,全球性的产业梯度转移极有可能将自然资源密集型和污染密集的产业项目移入我国,这就会破坏我国的生态环境,给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隐患。

 

  三、我国产业发展战略的嬗变路径探讨

 

  当前,我国正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正确地处理好环境、资源、人口、社会、经济、自然的关系。要想抓住国际制造业技术和国际资本进入新一轮调整的机遇,必须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巩固制造业的集聚优势,实现从“中国制造”向研发、制造、服务“三位一体”的“中国创造”转变。

 

  ()必须抓住跨国公司新的投资趋势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合性的增长点,把跨国公司对中国服务业投资的战略调整新趋势与我国服务业的主动发展结合起来。目前,我国的服务业比重和竞争力较为落后,甚至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对服务业领域的长期认识不足和该领域自身的特殊性,使得中国对服务业投资的开放度很小,因而跨国服务业投资进入中国的份额很小,影响中国吸引外资的数额。正是服务业的落后,导致中国经济在全球分工中处于低价值部分,中国企业处于价值链的低收益环节。而在全球跨国投资总额中,服务业领域是跨国公司投资集中发生的领域,近年来,服务业已占到跨国投资总量约60%的份额。加入WTO后,中国服务贸易领域的市场开放程度将会越来越大,金融、保险、电信、流通等行业的跨国并购成为推动跨国投资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力量。

 

  ()大力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将有可能促进我国重化工业等上游产业项目的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中的主要问题是结构老化,缺乏向高一级进化的动力,特别是制造业技术老化问题较为严重。而能否建立强大的现代化水平的重化制造工业,这关系到我国今后工业化实现的关键。而目前正值跨国公司产业发展战略的全球性梯度转移,尤其是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加工企业向发展中国家梯次转移,这为我国吸引跨国公司投资促进重化工业等上游产业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为此,我国应及时调整引资战略,进一步完善投资导向,通过吸引跨国公司的投资重化工业领域,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成为我国下一步引资的重点行业之一。大力吸引跨国公司投资配套产业,延伸主要产业链条,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及其配套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把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做大做强。

 

  ()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优化创新环境。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加快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实施知识产权和专利带动战略,重视发明专利,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自主创新,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关键和共性技术,形成一批产业带动力强、关联度高、优势资源集中的战略产品。

 

  ()做强做大内源型经济,做优做强外源型经济。要把民营经济作为内源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切实抓好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推动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开展产品、设计、销售、研发等方面合作。具有土地资源优势的地区要预留必要的发展空间,创造条件承接具有产业链引领和带动、辐射作用的产业高端项目。积极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延长产业链,增强与本地企业的产业配套能力。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应率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跨越式发展。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其核心内容是信息化和可持续发展。从产业视角来看,我国必须在信息产业这一制高点占有一席之地;从环保的角度看,我国发展制造业,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之路。实施环境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企业或产业的竞争力,但从长期而言,可以用来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郭克莎.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及政策研究[J].管理世界,1999(5):34-38.

 

  [2] 周振华.产业政策的经济理论系统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足球彩票软件下载|welcome*

热榜阅读TOP

本周TOP10

中国转轨经济关键时期失业问题成因

中国转轨经济关键时期失业问题成因

内容 摘要: 面对中国转轨经济关键时期与经济高速增长势头形成鲜明对照的失业率居高不下现状,运用奥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