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论邓小平的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_足球彩票软件下载|welcome*

足球彩票软件下载|welcome*

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哲学 > 思想哲学 > >

论邓小平的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

来源::未知 | 作者:足球彩票软件下载|welcome* | 本文已影响

摘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也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在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邓小平尊重群众、尊重实践,形成了中国化的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  
  关键词:邓小平;实践观;中国化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结合中国具体的历史地实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一、重新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地位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从解决思想路线入手,进而解决政治路线问题,大讨论主题的转变与深化,完全是邓小平一手推动的。 邓小平说:“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关键还是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政治问题,是思想问题,也是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现实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是毛主席经常讲的。毛主席总是提倡要开动脑筋,开动机器。林彪、‘四人帮’把我们的思想搞僵化了。思想僵化,就不可能实现四个现代化。”  “总之,实事求是,开动脑筋,要来一个革命。怎么样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是个大问题。‘两个凡是’不是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这样搞下去,要损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我们现在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有好多条件,毛泽东同志在世的时候没有,现在有了。中央如果不根据现在的条件思考问题,下决心,很多问题就提不出来,解决不了。毛泽东同志在世的时候,我们也想扩大中外经济技术交流,包括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关系,甚至引进外资、合资经营等等。但那时候没有条件,人家封锁我们。马克思主义要发展嘛!毛泽东思想也要发展嘛!所谓理论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这样的问题还要引起争论,可见思想僵化。”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到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慢,那就没有优越性,这是最大的政治,这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生产力总是需要发展的。外国人议论中国人究竟能够忍耐多久,我们要注意这个话。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 
  从支持胡耀邦组织的文章,到不失时机地发动全党全国范围的大讨论;从端正思想路线,批评“两个凡是”到倡导思想解放,解决政治路线问题,再到实行全面拨乱反正,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科学评价毛泽东,邓小平发动和领导的这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真是运筹帷幄、大气磅礴、高屋建瓴、精彩纷呈。可以说,这是邓小平自领导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以后,指挥的最漂亮的一个战役。这场战役下来,邓小平领导我们党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他也因此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而领导大讨论的另一个重要人物胡耀邦,也因其卓越贡献走上了党中央领导岗位。
  通过真理标准的讨论,确立了实践的权威,弘扬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革命批判精神,真正发挥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只有把社会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和真理的标准,才能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确立实践的权威与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是辩证统一的。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和当代世界的特点相结合,才能找到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路子,才能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2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正是真理标准大讨论,为我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了思想准备,从而调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坚持不搞争论,拿事实说话,实践第一
    “不搞争论 ,拿事实说话”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一大特色。争论与“不争论”是邓小平同志根据不同条件、针对不同问题性质 ,审时度势做出的一种策略选择 ,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真难灭,是假易除,实践总是有力地证明着真理而从来没有让真理失望过,不搞争论就是相信真理,尊重实践,也是有信心有力量的表现。
  “不搞争论”争取了主动对于改革开放中的不同意见不搞争论,允许观望,并不等于无所作为,不去做说服工作,恰恰相反,是要集中精力有所作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让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作出最有权威的裁决和证明。成功任何事情都离不开机遇,讲求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结合,而这样的机遇都是来之不易多时难逢的,如不迎面抓住充分利用就会稍纵即逝,甚至一去不复返,再想弥补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永无可能。人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是一种最宝贵的稀缺资源。从这种意义上讲,“说”与“做”有着内在矛盾,二者不可兼得,难以两全。 “不搞争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邓小平同志“不搞争论”的理论和实践,已经为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证明是英明正确的。“不搞争论”,使我们赢得了机遇,赢得了时间,赢得了主动,赢得了团结,赢得了成功。邓小平同志是最具原则性但又最具灵活性的革命家,是最为坚毅果断但又最为温和宽宏的政治家,是最有主见但又最能理解和说服不同意见的思想家,是最富创新冒险精神但又最为稳健一贯的改革家。在中华民族最为伟大深刻的变革时期,正是坚持不搞争论才使人们的认识趋于一致;正是对不同意见的耐心等待加速了改革的进程;正是大胆试验,允许失误避免了大的失误;正是对改革开放政策坚持不变,才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每隔几年就上一个新台阶。社会主义中国这些年威势大振的根本原因在于“不搞争论”“自己不乱”。邓小平同志科学地总结了历史的经验,彻底摈弃和改变了传统做法。相互理解,求同存异,服从实践,和睦相处,齐心协力,共同高扬和发展真理,平稳地实现最为深刻的变革。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对小平同志关于“不搞争论”的发明是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人民智慧的升华,不仅自身是真理,而且为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通向真理的道路!
      邓小平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邓小平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不仅坚持了这一观点,而且创造性地提出了“不搞争论”的思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生活中经常产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人们在一开始的认识往往不能达成一致,甚至引发争论。对此,邓小平主张在实践中“放两年再看”,最后“拿事实来说话”。他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这句话包含的哲学意蕴丰富而深邃。邓小平不搞争论的创新,缘于他真正掌握了实践的精髓。他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当代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重新找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三、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提出“猫论”和“摸论”  
  有人说,小平理论概而言之有两个基本点: 一曰“猫论”: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二曰“摸论”:摸着石头过河。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试想,如果我们把那个“老鼠”定义为这“三个有利于”,上述论述背后的精神,不就很有点“猫论”的味道吗?实践第一的观点和方法像一根红线贯穿在邓小平理论之中,是邓小平观察、分析和解决同题的一个基本方法。“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论和“摸着石头过河”论,生动地体现了这一观点和方法。我们应该把“猫论”和“摸论”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放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去理解它们的含义。它们对于我们思考问题、开展各项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猫论”生动亲切,寓意深刻,是邓小平在寻觅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在与“左”的或“右”的倾向艰苦斗争情况下提出的。“猫论”所倡导的正是从实际情况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猫论”所体现的正是坚持实践标准的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如果认为这些成就是各种力量结成的一个合力的总结果,那么,“摸着石头过河”肯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力。 试想:假如我们在79年的时候,放开去争论“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否符合社会主义、是否符合经典理论、是否符合这个符合那个,却不去先大胆地闯一下----推行这种政策----那么,我们也许可以肯定三点:第一,这种争论至今未果;第二,后来的其他改革方略及其带来的成就便不会取得;第三,就不会有哪些成就所带来的社会条件之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却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价值观等思想观念。 如若没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互动,而且,这个互动还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轨道上展开的,新世纪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呢? 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胆子要大一些。邓小平对广东的殷切之情体现在字里行间。当时小平鼓励深圳的同志,对闲言碎语不要怕,要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做事情谁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我都不敢说这个话。搞改革开放,没有一点闯劲不行。他说:搞改革开放,办经济特区,一开始就有人反对。要允许看嘛!现在已经不是允许看的问题了,而是要大胆地闯。邓小平说,现在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验一天比一天丰富;在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中,不搞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我们的政策就是允许看,允许看,比强制好得多。  
  
  四、创造性的提出“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指“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1992年初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第一条,是从发展生产力的高度,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重大贡献;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第二条,是从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应该得到不断增强的高度,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这既是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高度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大贡献;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第三条,是从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高度,指出了社会主义人民性的本质特征,因此,我们一切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综合高度,言简意赅地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核心,是生产力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集中代表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第一,“三个有利于”凝结着唯物史观的精华。唯物史观看待社会历史的基本理论框架是生产观点以及社会基本矛盾学说。这为我们正确认识、评价和改造社会提供了一个根本方法,即生产力标准,也就是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评价其他一切社会现象(主要指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社会活动)优劣的最高尺度。“三个有利于”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置于第一位,体现了这个基本思想。同时,“三个有利于”标准又提出了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两条内容,这是对生产力标准的重要扩展。第二,“三个有利于”代表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三个有利于”标准既反映了社会历史的根本规律,又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价值取向,凝聚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的精华,代表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即以实践(首先是物质生产)为基础的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科学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以及现实和理想的统一。第三,“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邓小平理论包含丰富的内容,例如,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等等。所有这一切理论,都是以“三个有利于”为指导的,即都是从生产力状况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出发,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快的发展生产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总之,“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和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评价一切重大问题的根本指南,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真谛,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373.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邓小平是发动者与领导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部主任 龙平平
  【3】《论邓小平“不搞争论”伟大发明的哲学意义》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 张广照


足球彩票软件下载|welcome*

更多关于“思想哲学”的文章

随机阅读TODAY'S FOCUS